材料科学与工程學院簡介
南開大學材料學科肇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,經數十年積累,于1999年設立材料化學專業並開始招收本科生,2000年、2003年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,2009年设立博士後流动站,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材料学科体系。顺应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和材料学科快速发展需求,南開大學于2015年7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南開大學國家新材料研究院。2017年,“材料科學與工程”學科入選國家“世界一流學科”建設名單。2021年,再次入選新一輪“雙一流”建設名單。
學院目前下設6个二级研究单位,包括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、新催化材料科學研究所、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、光电磁材料研究中心、碳纳米科技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中心、光子学/電子學材料研究中心,並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台,包括“無機固體材料與能源化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”、“天津市金屬及分子基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”、“天津市稀土材料與應用重點實驗室”、“天津市新材料和清潔能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”;參與共建“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”、“先進能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”、“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”和“新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”。
学院師資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员工88人,在站博士後26人。包括專任教師60人、管理幹部16人、實驗技術人員12人。專任教師中,有教授、研究員35人,副教授、副研究員15人,講師10人。其中,中科院院士1人、教育部“領軍人才項目特聘教授”1人、國家“高層次人才項目”入選者1人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、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人、國家“四青”人才項目入選者9人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7人、南開百青入選者14人。另有兼職院士3人、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1个。
南開大學材料學科ESI排名位于全球前1‰。論文篇均被引頻次、CNCI以及總被引次數等衡量科研質量的指標數據均居世界前列。基礎研究方面,“配位聚合物構築與結構性能調控”獲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“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”獲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(排名第三);“固體催化劑結構缺陷調控方法和機理研究”獲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(排名第四);“多電子反應材料與新型二次電池的構築”獲2015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;“基于無機-有機雜化的配位空間的構築與性能研究”獲2018年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;“多級孔材料的自組裝構築及其性能研究”獲2018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;“太赫茲微納結構材料與功能器件”獲2021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(排名第七)。應用研究方面,“高比能動力電池用高鎳氧化物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”獲2021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(排名第四);“高性能锂離子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材料的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”獲2019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(排名第七),並有多項研究成果實現技術轉讓/轉化,還與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國隆化工、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重要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/研究中心和長期的合作關系。
學院目前設有材料化學和材料物理兩個本科專業,每年招收本科生110人左右,并设有“新材料双一流实验班”。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一级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,以 “材料物理与化学”和“材料学”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,同时招收“材料工程”专业硕士研究生。近些年,新材料成为世界科技前沿和重点战略发展方向,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除选择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深造外,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为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,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%以上。学院开放办学,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国际學術交流与合作,与多所世界顶尖大学具有长期的、全方位的合作基础。近年来,先后主辦了“南開-劍橋先進材料學術論壇”、“2019自然學術會議—金屬-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”、“百年南開新材料系列學術論壇”等國際學術活動,並與劍橋大學材料系共建了“南開-劍橋工作站”。學院還積極建設國際聯合實驗室、國際合作研究基地及學科創新引智基地,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國際合作項目,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。
南開大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秉承百年南开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,以“南開品格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”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目标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,团结奋进,砥砺前行,努力做出南开材料人应有的贡献。